雷生春

雷生春︰深水埗荔枝角道119號,一級歷史建築1931年建成。

 

名字由來

「雷生春」名字源於雷雨功深揚灑露,生民仰望藥回春一對對聯,寓意雷生春所生產的葯品能妙手回春。

 

建築特色

「雷生春」樓高四層。20世紀初,這類樓高二至四層,揉合中西建築特色的華人民居,在當時香港市區極為普遍。而「下舖上居」、寬闊走廊和騎樓,以及刻有家族店號的石牌匾,是香港戰前唐樓典型設計。「雷生春」可說是香港戰前騎樓(或稱「唐樓」)式建築的代表。

雷生春的建築揉合中西建築特色:凹凸不平的樓頂體現典型的意大利風格如樓頂凹凸不平的山牆即為一例。

大樓的弧形主立面,是為了遷就道路交界的窄角而特別設計。結構方面,「雷生春」的外牆為紅磚身外加灰泥批盪;樑、柱則以鋼筋混凝土製造。外牆掛起刻有雷生春的牌匾,均是戰前唐樓的普遍風格。

 樓高四層,樓底有十多尺,地下由三個鋪位組成,其中一間為雷亮的台山同鄉兄弟雷瑞德中醫師開設的雷生春醫館及葯店其餘鋪位出租;樓上單位供雷氏家族居住。

 二樓的窗台以葫蘆型的矮柱粉飾,與方形框架的欄杆相映成趣;木板牆刻有精緻花

 雷生春的三層單位均有相等於半層面積的寬闊露台,總面積有二千多尺,足以抵禦陽光及遮蔽雨水,有助降低室內氣溫;配合三角地形,通風無阻,達至冬暖夏涼的最佳效果。

 天台鋪有紅磚隔熱層,這設計使頂層在夏天烈日當空也不會覺得酷熱。

 



時代背景

雷亮*1929年向政府購入荔枝角道119號,並邀請了擅長舖居設計的本地建築師W.H. Bourne(布爾)設計「雷生春」。建築物落成1931年。

上海街是九龍區的主要商業區,彌敦道是洋人聚居的地區,而深水埗則是較為高尚的唐人住宅區。半個世紀前的深水埗,「雷生春」對出是大海一片,並沒有填海,環境也很清靜。

因「雷生春」跌打酒遠近馳名,並行銷海外,故建築物成為區內的地標。雷亮於1944年逝世,「雷生春」醫錧也於數年後結束。建築物其後曾用作商住及出租作洋服店等用途。

 80年代後,由於雷氏家族成員繁衍,陸續遷出「雷生春」,使住宅部分長期荒廢,但地面商鋪仍在營業2000年,雷氏家族向古物古蹟辦事處提出慷慨捐贈「雷生春」予政府的建議*,並於2003107日正式將建築物移交政府。建築物於2004年開始修葺,2005年中完成工程。

  

*註:雷亮(又名雷鴻維)是廣東台山人,遷居香港後,主要經營運輸及出入口貿易生意,是九龍巴士公司創辦人之一。他曾在區內參與開礦,設立礦鐵廠。雷亮對跌打很有興趣。雷亮在家鄉得跌打酒配藥,效果不錯,便自行製藥,經常半賣半送給街坊。

根據雷氏祖訓,雷亮的後人絕對不能將雷生春變賣或拆卸

 *註:曾有發展商提出收購「雷生春」地皮,但基於對祖屋的感情,雷氏家族百多位成員一致同意將大宅捐予政府,以便永久保存

 

 


 

對雷生春的回憶

 

在「雷生春」住了6年的雷添良說:「我花了很多時間在『走馬騎樓』,翻看照片;我曾在那裡踏單車、玩模型車,雖然印象不多,但很深刻,知道自己在那裡度過很愉快的時光。」

在「雷生春」出世的雷賢達,在那裡住了10年。他常在又闊又長「走馬騎樓」打羽毛球。他說:「六叔更喜歡在那裡開聖誕派對,記得有一次,還打爛了他的閃光燈。」雷賢達說,由於雷氏是大家庭,有數十人在那裡居住,所以經常見到祖母和各位叔伯。

雷亮的媳婦雷黃琼芳雖然未曾在「雷生春」住過,但她也經常回去參與家庭聚會,也有一起郊遊和拍照,彼此的感情很要好。當年家人都喜歡到「雷生春」附近的「西苑酒樓」飲茶吃飯,和到「好世界戲院」看電影。她的婚宴則在「大華酒樓」舉行,她說:「那裡『很靚』。」

 

 


 

活化再利用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現推出一項新的計劃,名為「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讓非政府機構申請活化再利用經揀選的政府歷史建築。雷生春亦被挑選為計劃之下的其中一幢建築。

政府將以批約形式租出「雷生春」,初步考慮是15年。估計中標者需投入1,000萬元改建「雷生春」,並須負責日後的維修和管理。

在評審建議書時,政府將着重文物的保護和修復多於這項目的租金數額。投標的機構,須對文物保護有一種承擔,不可單純從商業角度出發。

 

 

交通

地鐵︰太子站。

乘搭西鐵到南昌站,轉乘12A212296C巴士(往黃埔花園),在荔枝角道下車便可到達。

 

**寫於2007年** 

 


資料來源

 

香港電台 -公民社會 -遊古蹟

http://app1.rthk.org.hk/civilonline/civilsociety/historical_interest

雷生春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古物古蹟辦事處) http://www.lcsd.gov.hk/ce/Museum/Monument/b5/built_reuse1.php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B%B7%94%9F%E6%98%A5

 

古物古蹟 (再生「雷生春」 結合文化與商)

http://www3.news.gov.hk/ISD/ebulletin/tc/category/healthandcommunity/031003/features/html/031003tc05001.htm

 

明報

http://www.mingpaosf.com/htm/News/20070221/HK-gma3.htm

 

蘋果日報 2003年10月8日 荒宅雷生春將重現光輝

http://appledaily.atnext.com/template/apple/art_main.cfm?iss_id=20031008&sec_id=4104&subsec_id=11867&art_id=3586383 

留言

熱門文章